近日,贵州大学桥梁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三下乡实践团队聚焦贵州桥梁文化遗产,访问了省内多位文物专家。
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规划设计室副主任唐秀成对团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打造贵州桥梁博物馆IP”及“多学科技能交叉”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表示,贵州的桥梁文化遗产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列举了几座具有研究价值的风雨桥,为团队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从江县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昌焕基于自己在文物岗位上近30年的工作经验,分享了他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经验和见解,以及从江县廊桥遗产保护的现状,特别是关于从江县风雨桥遗产所蕴含的丰富民族民俗民生文化。他鼓励团队继续探索这一领域,并为团队在从江的调研行动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指导意见。
国家级文物金钩风雨桥。通讯员 牛亮 摄
榕江县文物管理局局长赵兴鹏强调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他表示,不仅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还要使其“火”起来。同时,赵兴鹏也表示,将与团队开展持续纵深合作,携手推动榕江风雨桥立足新时代,紧抓新业态,创造新发展。让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手段紧紧链接,以“开放之姿”拥抱时代洪流,让文化遗产迸发出新的时代活力,开辟新的时代篇章。
福泉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罗剑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福泉市在文物保护方面的“过往荣光”以及目前福泉文物保护尤其是石桥文物面临的重重困难,为此,福泉市文物保护中心也在不辞辛苦走遍福泉的山山水水,为文物保护持续发力。同时,罗剑也勉励同学们,继承优良传统,保护文物古迹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榕江县大利村副主任杨再祥为团队细致介绍了大利侗寨在近些年面对旅游爆火的高速发展机遇时,为保护侗寨内众多古花桥,古建筑所做出的众多工作。以达成侗寨的文化内核不受破坏和人民日益提高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智慧平衡之道”,并详细介绍了侗寨花桥的丰富文化空间。团队还与榕江县大利侗寨的廊桥木构技艺匠人进行了交流,匠人们表达了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同时也指出了传统木构技艺的问题,比如传统技艺传承困难以及木材材料相比于混凝土建材的劣势等。
团队在榕江大利寨与当地居民合影。通讯员 牛亮 摄
作为省内唯一一支专注于古桥遗产保护传承的大学生团队,成员们不仅在实地调研中深入了解了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在与专家学者的互动中不断学习成长。通过与专家们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获得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下一步也将谨遵众位前辈教诲,持续为贵州桥梁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贡献青春力量,做贵州“文化兴”的青年先驱。
下一步,团队计划通过创建信息化数据库,整合多种类型的资料,实现对廊桥信息的可视化管理,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