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审判律讼 > 正文

盘州市人民法院: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成效 基层治理呈现美丽“枫”景

来源: 2024年10月16日

  “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方面,我们创新分级诊疗法,调解一批物业纠纷已成为省高院典型案例。”“结合法庭实际,我们探索多民族聚居地‘三联动、三结合、三融入’解纷工作法,在全省大比武中获第四名好成绩。”今年9月,记者走进盘州法院双凤法庭和淤泥法庭,庭长支兰芬和施关书介绍了他们取得好成绩的经验。


  近年来,盘州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民法庭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等方面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心系群众、司法为民,切实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成效,让基层治理呈现美丽“枫”景。


  目前,盘州法院已在全市27个乡镇(街道)、530个村(居)搭建起全覆盖纠纷调解平台,构建起依靠基层、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的金字塔式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双凤法庭的“分级诊疗法”及典型案例和淤泥法庭的“解纷工作法”及典型案例值得推广。


双凤法庭:创新分级诊疗 实现长效长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盘州法院以双凤法庭为试点,充分发挥法庭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基层矛盾纠纷“分级诊疗法”,实现矛盾纠纷“去病去根、长效长治”。


7a20c8c78f76fdc8cde4e6a48b363c4f_img_65_416_460_307.png

法官帮村民化解矛盾纠纷


  人民调解及时“初诊”


  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基础,双凤法庭从2022年6月以来,不定期邀请辖区乡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联络员,到法庭参加调解平台的演练,进行业务知识、平台使用的培训,在发挥人民调解便民性、亲和性、主动性、低耗性等优势的同时,以“司法确认”强化人民调解的权威,畅通诉调对接。


  还邀请纠纷化解经验丰富的老法官、老同志驻庭开展调解工作,利用诉前调解平台,实现高效率诉前化解纠纷。2023年以来,双凤法庭已委派给各乡镇诉前调解案件250件;共受理司法确认申请57件,确认有效57件;驻庭调解员成功调解案件137件。


  不同纠纷按类“分诊”


  针对双凤镇的纠纷类型较其他乡镇更为复杂,双凤法庭一方面与辖区内各乡镇、街道、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治理单位签署《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联动方案》,进一步细化协作措施,将婚恋家庭纠纷、土地纠纷、民间借贷、道路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分类联调。


  另一方面,加强与盘州市交调委、医调委、家调委、物调委、金融调委会、信访调委会、商会调委会等行业协调联动,将专业性较强的纠纷推送至各自行业纠纷调解中心调解。2023年,借助各治理单位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50件。


  复杂矛盾按需“转诊”


  针对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无法解决的矛盾纠纷,与乡镇党委政府协调联动,“转诊”至乡镇综治中心,由纠纷化解经验更为丰富的调解人员开展调解。较为尖锐的矛盾纠纷,及时“转诊”至法院,引导当事人立案诉讼,依法调判。达到优化资源,减轻群众诉累的效果。


  2021年,双凤法庭与刘官街道、双凤镇党委政府,分别制定并出台了《刘官街道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决矛盾纠纷机制的实施方案》《双凤镇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决矛盾纠纷机制的实施方案》。


  多方联动高效“会诊”


  “对不能调解的案件及时转立案,诉讼过程中坚持调判结合。”庭长支兰芬说,针对特别复杂的案件,法庭及时向院领导及院审委会反馈,进行“会诊”。院机关与法庭联动,联合乡镇通力打造“无讼村居”示范点。


  2022年,盘州法院党组成员及业务骨干到双凤镇政府,联合召开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工作推进会,并成立工作小组,以双凤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为基础,法院专业优势为助力,在双凤镇大海村挂牌成立法官工作室,高效联动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实现“以点带面”的治理效果。


  动态寻根去灶“常诊”


  分级诊疗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双凤法庭对本辖区诉讼案件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对矛盾多发地、常见纠纷类型进行梳理,确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重点方向。


  实地调研深挖“病根”。从源头找准症结,深入辖区乡镇、村寨,从人口数量、结构、经济产业等方面,分析研讨矛盾纠纷突出的原因。与乡镇村居签订司法服务和司法协助协议,为村居化解矛盾提供司法服务、村居接受委托就地解决纠纷,通过双方联动,从源头预防化解一批矛盾。对辖区5个乡镇、街道矛盾纠纷实地调研、摸排,对主要矛盾、多发矛盾与多部门会商并初步达成联调联动合意。


  下乡“义诊”就地把脉。将法律“问诊台”进村入集开展“义诊”,法官现场“坐诊”答疑,为村民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如果给付彩礼了,没有办理结婚证,是否可以要求返还彩礼?”“孩子妈妈已离家好几年,是否可以起诉离婚?起诉离婚她是否需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我为别人的借款做了担保人,现借款人找我要钱,我要不要承担责任?”就群众提出的问题,均耐心细致地解答。2023年以来,双凤法庭进村入集开展“义诊”5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巡回“面诊”教育防范。把法庭“搬”到案发地、当事人家中或村委会,通过就地“面诊”,现场释明“病因”、讲清“疗法”、强调“防于未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巡回审理将典型案例庭审搬到群众身边,进行个案释法,充分发挥司法裁判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设置临时法官咨询点、晚间院坝座谈,加强法治宣传,提升群众依法维权意识。2023年以来,双凤法庭开展巡回审理4次。


  典型案例


  “三步走”推动纠纷源头化解


  盘州市某物业公司自2018年至2022年服务于盘州市某小区,因服务期间部分业主未按时缴纳物业费、停车卫生费,公司服务质量下滑,造成物业公司与小区业主对立情绪严重,不按期缴纳相关费用的业主越来越多,最终物业公司无奈退出该小区服务。现公司经营困难,欠付18名工人10万余元工资,欲向法院起诉400余户业主,工人们也欲就仲裁调解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物业公司。


  针对矛盾纠纷涉案群体较多,三方矛盾激化、处理难度较大的特点,双凤法庭灵活采用矛盾纠纷“分级诊疗法”,实现大部分纠纷快速源头化解。


  双凤法庭迅速向分管院领导汇报,层报院党组,决定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组织立案、执行、法庭等商议对策,邀请社区党员干部、物业公司代表等多方“会诊”,制定了“动态稳控+分批治理+及时兑现”的“解纷三步走”诉前调解方案。选派双凤法庭优秀党员干部、业务骨干、调解能手组成“党员先锋调解队”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团队与辖区居委会、现物业公司联动,摸排纠纷情况向党委汇报争取支持,动员网格员、基层党组织发挥联动治理合力,线上线下齐抓共管,正面引导群众,实时调整稳控措施,确保各项调处工作有序开展。


  联合基层党员干部,分批治理。拉网式电话、微信沟通,及时化解一批问题:调解团队在两天内对400余户业主进行电话、微信沟通,促成40余户业主履行交费义务;面对面集中调解,重点化解一批:对有调解意愿但不愿线上支付的业主,集中组织与物业公司到法院调解,当场兑现20余户;形成调解示范,引导化解一批:为快速化解纠纷,经与物业公司协商,对限期内愿主动交费的业主,物业公司一律只收取应付费用的80%,形成示范后,法院联合基层党员干部正面宣传,物业公司派人到小区办理各项收退费,引导100余户业主履行;尖锐矛盾现场释法,尽力化解一批:法院调解人员与居委会党员干部进入小区,对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的行为提出批评教育,对业主的疑问逐一作答、耐心调解、合力攻坚,当场化解尖锐矛盾10余件。


  强化基层党组织协作,及时兑现。在为期一周的调解中,法院党员调解队、华夏居委会,每晚组织物业公司对账、结算,将收取的物业费按比例当日支付给工人,未到场的工人,工资由华夏居委会代收代付,确保工人工资及时到位。此次诉前化解纠纷240余件,讨回工人工资10.12万元,为后期纠纷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分割图片-网站2(1).jpg


淤泥法庭:探索解纷新模式 联动治理提质效


  “我们的解纷工作法,今年参加全省大比武获第四名。”9月5日,记者来到淤泥法庭,施关书庭长介绍了该庭调解纠纷的特色。记者当天参加该庭一起交通事故追偿成功调解,见证了淤泥法庭的“调解技能”。


  淤泥法庭辖区有彝族、苗族、布依族等20余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52万余,占比50.75%,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乡村法庭。2024年受理案件1336件,其中少数民族当事人828人,占案件总数的60.3%。


  淤泥法庭将司法实践与民族团结紧密融合,打造“淤泥枫语·红心护籽”党建品牌,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充分发挥“红石榴”青年先锋团队作用,探索运用“三联动、三结合、三融入”解纷工作法,实现2024年一审新收案件数同比下降10.04%。


7a20c8c78f76fdc8cde4e6a48b363c4f_img_372_950_367_251.png

法官化解村民矛盾纠纷


  “三联动”凝聚解纷合力


  联动基层治理单位。推动建立“两所一庭一中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建立矛盾纠纷联动排查群,通过联动调解、委派调解等方式增加解纷力量。淤泥法庭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针对化解纠纷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发放司法建议,形成联动治理格局。


  联动少数民族村(居)。与辖区104个村(居)签订司法服务协议,建立法庭与村(居)双向司法服务联系卡,法庭根据村(居)邀请,参与复杂矛盾纠纷的化解、对申请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和裁定;村(居)协助法庭送达文书、接受法庭委托进行诉前调解。积极助力“无讼村居”建设,推动岩博、舍烹两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成功创建“无讼村居”。


  联动少数民族调解员。选任1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组建“红石榴”青年先锋诉前指导团,建立与少数民族乡调解员“一对一”培训指导机制,针对高频发生的婚约财产、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纠纷进行专场调解培训,借助少数民族调解员双语优势及其声望,助力民族村寨纠纷化解,提升调解质效。


  “三结合”优化解纷流程


  将“坐堂审案”与“就地解纷”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红石榴”青年先锋调解团就地解纷作用,每周一和周五,变“坐堂审案”为“就地解纷”,调解团的法官深入村寨了解民情民意,主动到现场调解邻里纠纷、土地纠纷、涉特殊群体纠纷。2024年调解纠纷742件,成功调解716件,调解成功率同比上升19.6%。


  将“速立速裁”与“繁案精审”有机结合。对诉前调解无法达成共识的案件及时立案,形成“繁简双向分流,案件速裁办理”的工作模式。繁案由普通案件组法官精细审理,简案由“红石榴”青年先锋速裁队快立、快审、快结,推动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由2023年的19.55天缩短至2024年的11.6天。


  将“督促履行”与“跟踪回访”有机结合。对达成调解协议或判后生效的案件,由“红石榴”督促回访团定期督促履行,及时兑现当事人权益,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对纠纷占比最高的家事案件跟踪回访,针对回访案件独立建档,制作回访登记表、回访笔录,巩固案件办理成效。


  “三融入”发掘解纷资源


  在解纷依据中融入民族习俗。成立少数民族习惯调查小组,吸纳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将民族习俗适度融入矛盾纠纷化解过程,积极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有力抵制高额彩礼、互相攀比等不良风气侵入。


  在解纷主体中融入双语干警。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年长者多数只会本民族语言、更认可本民族风俗习惯等特点,专门配置4名双语干警,提供“双语诉讼服务”“双语调解”“双语审判”等法律服务,以本民族语言向村民输入法治思维,助力营造崇法守法氛围。


  在法治宣传中融入民族文化。通过融入民族歌曲、服饰、文字等民族元素,将民法典内容及村规民约转化为彝族山歌、布依盘歌的歌词,在当地少数民族传统节假日开展“山歌普法”活动,推动形成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证、德治为支撑的多元解纷资源。


  典型案例


  “红石榴”调解团双语化解纠纷


  居住在盘州市鸡场坪镇移山村的蒋某甲,与蒋某乙是邻居也是亲戚。2014年原告蒋某甲外出务工,被告蒋某乙修建房屋时将通往蒋某甲家的老路改造成自己的院坝,虽然蒋某乙在院坝之外预留一条小路,但已造成蒋某甲出行不便,双方多次协商均未能有效解决,多年来因道路问题引发的矛盾不断,从此亲戚变恶邻。


  2023年,蒋某甲修建房屋,双方因排水、修建厕所、道路通行等问题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两家本就积怨已久,现在更是恶语相向,互相指责对方过错,甚至大打出手,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


  移山村与淤泥法庭已签订司法服务协议,并建立法官与村(居)双向司法服务联系卡,移山村村委会及时将相关情况反映到淤泥法庭,邀请“红石榴”诉前调解团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为了解纠纷成因,更好化解矛盾,诉前调解团及时到移山村调解。还未到现场便听到不少村民议论:“这两家的问题10多年了,矛盾越来越深,要看这次能否解决。”调解团遂与村民交流,了解到蒋某乙年岁较高,是村里少有的讲彝话的老人,两家上一辈关系很好,后因蒋某甲外出务工多年,两家关系日渐淡薄,便因道路问题矛盾纠纷不断。


  经现场勘查后,“红石榴”诉前调解团里的双语调解员,立即用彝话与蒋某乙拉起了家常,从两家亲戚关系出发,拉近双方距离,并以邻里和睦为着力点向其讲情理、释法律,告知邻里之间需要保障的权利,蒋某乙听着熟悉的彝话明显有些动摇,但还是不愿作出让步。


  调解团请来当地彝族较有威望的几位乡贤参与调解,希望能为蒋某乙解开心结,增进互信。几位乡贤的到来,让蒋某乙彻底打消疑虑,与他们一起畅谈起来。


  调解员用彝话释法明理,几位乡贤用家训族规为蒋某乙打开心扉,最终蒋某乙同意蒋某甲从自家院坝中经过,并将其位于蒋某甲家门口的土地在老路的基础上让出三尺给蒋某甲修路。调解团用卷尺为两家丈量路宽并划定界线后,与“三尺巷”一起见证了两家多年积怨的亲戚重归于好。

郑滔 张斌
编辑 周止戈
调解;矛盾纠纷;法庭;化解;纠纷;物业公司;双语;业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