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审判律讼 > 正文

《贵州法治报·法院周刊》| 黎平县法院尚重法庭:多元化解 诉前止纷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4年09月27日

  【红色大事件】


  马踢井位于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与平寨乡平途村之间的一个山坳上,侗语地名叫“岗高科”,为黎平县西北部最高的山峰之一。1934年12月,红军在黎平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后,根据中央转战方针,中央红军纵队第三军团的一支部队向马踢井进发,当他们爬上山坳时,个个精疲力尽,遂在马踢井休息饮水,作短暂休整。当乡亲们得知红军是百姓自己的队伍后,纷纷出来与红军见面,一幅动人的军民鱼水情的画面在马踢井上绘就。指挥员向红军战士强调纪律,路过村寨时,不许惊扰百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90年来,红军铁的纪律和革命精神一直在宰蒙代代相传。2014年,由宰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把马踢井建设成初具规模的红色旅游景点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尚重人民法庭管辖黎平县西北部尚重、大稼、平寨、德化4个乡镇的一审民商事审判,辖区面积534平方公里,59个村,以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境内山峦叠嶂,坡陡谷深,沟壑纵横,道路曲折陡峭,是黎平县人民法院距离县城最远的法庭。虽然远离县城,但是路过马蹄井的红军在长征途中留下的军民一家亲的故事,穿越90年时空,至今仍在老百姓口中代代相传、代代称赞,红色基因成为尚重法庭最深的底色。

  

  尚重法庭将红色印记根植于干警的司法理念、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之中,坚持能动司法,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传承长征文化精神作为干警必备的政治素质,并融入到司法为民的实践中。通过主动融入、主动服务、主动创新,大力创建“无诉讼村”,2023年以来,尚重人民法庭创建“无诉讼村”11个。


1.png

  

  主动融入 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4年3月18日,年满66岁的杨某权来到尚重法庭诉苦:“自己当年与孩子母亲离婚后,留下年龄尚小的三个子女与他们母亲共同生活,是我自己未尽到抚养义务,但现在我确实生活困难。”随即从身上掏出几张住院发票说道:“我现在确实知道自己错了,希望法庭与我的三个子女说一下,给我每个月600元的生活费就可以了。”

  

  接待法官立即询问其子女的联系方式,并拨通大儿子电话,大儿子辩驳:“父亲从小就没有管过我们,还把部分山林、田地卖了,钱也没有分给我们,他自己挥霍完了,所以我们才不愿意支付赡养费。”经法官耐心释法,大儿子同意支付,但需要与兄妹商量。

  

  当日,法官将老人家安抚回家后,来到村委会了解详细情况,请村干部和宗亲协助做老人子女的工作。之后,法官又与当地司法所联系,希望组织双方调解。经过多方联动,法庭主动跟踪,最后双方达成赡养协议,并申请了司法确认。

  

  这仅是尚重法庭主动服务群众的一个镜头。尚重法庭主动作为将工作重心前移,积极搭建“法庭+”平台,主动“走出去”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工作体系,通过推动“无诉讼村”创建工作,促进基层治理力量与传统村落法官工作联系点形成合力,强强联动,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形成“社会调解在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讼”,让“无诉讼村”创建赋能基层依法治理。

  

  尚重法庭为减轻群众诉累,通过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快审、“指尖诉讼”“云庭审”“云调解”等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诉讼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今年以来,尚重法庭网上立案131件,通过多元调解平台、微信平台等网络途径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达成协议68件。

  

  尚重法庭建立“法庭+专业调解员”机制,此举整合了调解资源,依靠村干、寨佬等乡贤能士“熟人、熟地、熟事”的优势,最大限度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纠纷。此外,尚重法庭以“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为契机,搭建“法庭+学校”平台,每年到学校给学生开展法治宣讲1至2次,丰富法治宣传内容和形式,让法治信仰在未成年人心中扎根,让法治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坚持“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尚重法庭深入基层,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通过巡回审判的方式,将庭审现场搬到村寨,以“接地气”的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将普法宣传和矛盾化解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群众法治意识,主动打通化解矛盾的“最后一公里”。

  

  主动服务 跑出定分止争“加速度”

  

  尚重法庭始终坚持“小案不小办”的原则,以“如我在诉”的办案理念,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案。

  

  2024年4月27日,原告吴某来到法院诉请被告江某退还电瓶车或折现电瓶车钱。立案后,法官立即电话联系原、被告了解情况,被告认可向原告借用电瓶车未还的事实,法官随即便加了原、被告为微信好友,通过微信向被告释法明理,分析利弊,被告终于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表示愿意将电瓶车折现。被告随即向原告支付电瓶车折现款,该案从收到诉状到化解仅花了半小时,案件未进入诉讼程序。

  

  尚重法庭以法官工作站为依托,以创建“无诉讼村”为契机,向群众提供“现场咨询”“现场调解”“法官热线”等服务。通过培训人民调解员、送法进村、以案释法、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群众大力宣传“无诉讼村”创建活动、和美乡村建设、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重大意义,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无诉讼村”创建工作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尚重法庭先后对4个乡镇的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培训,同时指导当事人“网上立案”“线上调解”,降低群众的诉讼成本。

  

  2024年1至8月,尚重法庭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54件,审结117件,调撤91件,诉前化解纠纷82件。

  

  主动创新 绘就能动司法新“枫”景


  尚重法庭积极探索“法庭+执行”审执新模式,在判决后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释明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敦促被告尽快履行义务,让裁判履于未执,从源头减少执行案件数量。

  

  今年以来,尚重法庭坚持“调后提醒”“判后提醒”,未进入执行程序就履行的案件26件,履行金额102万元,提高了自动履行率,执源治理初见成效;对于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法庭建立优先调解、优先立案、优先适用速裁程序的“绿色通道”,推行“微法庭”“午间法庭”,更加方便百姓“打官司”。

  

  尚重法庭将一如既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地方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与政府部门、基层调解组织的有效对接协作,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形成纠纷源头化解合力。


编辑 何琴
法庭;调解;电瓶车;被告;诉讼;无诉讼村;法官;黎平县;法治;治理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