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就业招聘旺季,各地各类招聘考试数不胜数。因各种原因,招聘笔试的方式也改为线上考试,在灵活、便捷的同时,也给了意图作弊者可乘之机。网络平台上,一些“助考中介”以“考试援助”为名诱导求职者舞弊,以此牟利。这种乱象甚至蔓延到中学、大学的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等。
招聘是对应聘者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一些人即便侥幸以舞弊手段通过笔试,还要面对接下来的面试、试用期等关口。假实力难过真考验,迟早会露出马脚。对于求职者来说,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才是求职者立足职场及社会的唯一正道。期待所有求职者都能诚信应考,交出专业和道德的高分答卷。
漫画/李昂
【以案释法】
案件再现
10月11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张某等人组织考生考试作弊案作出一审宣判。法院经审理查明:张某、杜某某等人在2021年、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前和考试中,在考点附近安置信号发射装置、制作及发送答案,帮助考生作弊。最终,法院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分别判处张某等9名被告人5年6个月至2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至2万元不等罚金。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以外的其他考试中,组织作弊,为他人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或者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符合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等犯罪构成要件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专家支招】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宗世法
针对学生校内考试作弊行为,学校应培养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改进考试形式,对监考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公安、教育、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加强配合,畅通举报渠道,加强对涉考违法有害信息的巡查处置,督促互联网企业落实监管责任,全面清理涉考有害信息,依法查处,曝光通报。对涉嫌考试作弊的,依法打击绝不手软。
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泽超
网络平台商家以“课业辅导”“课程辅导”等为幌子提供考试作弊等服务的行为,一经查证属实便构成违法。相关平台应提高商家准入门槛、加强资质审查,对于认定提供作弊服务的商家,应将其及时列入黑名单并主动向有关主管部门上报;可能构成违法犯罪的,平台可将相关线索移交公安机关。
严防“助考中介” 保障公平公正
江德斌
“助考中介”的舞弊行为不仅是对求职者的不公,也是对招聘考试制度的破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摧毁了互信基础。众所周知,招聘考试是为用人单位招揽人才,旨在评估求职者的真实能力和素质,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求职者同台竞争、择优录用。而“助考中介”从中作梗,使这一目的变得毫无意义,让那些没有实际能力但愿意花钱的人,得到了不应有的机会。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在使用线上招聘筛选求职者,相比传统线下招聘方式,互联网招聘的成本更低,在初筛阶段更有效率,能够实现大规模远程考试,快速筛选出合适的求职者。但是,网络考试作弊手段的出现,使得投机取巧者有机可乘,反而让老实者吃亏,令线上招聘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衍生出了不公平现象。
“网络代考”等作弊行为会浪费企业的招聘资源,让真正优秀的学生无法通过正规途径被选拔出来,令企业的人力资源受到污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鉴于此,企业需要重新审视线上招聘,权衡利弊,采取措施堵住漏洞,如果确实无法防范,那需要改变线上招聘模式,通过在线收集求职者信息,采用线下考试、面试等方式,筛选合适的人才。
学生以“投机取巧”的方式进入企业,也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一经查出有代考作弊行为,将被开除。而且,网络考试作弊有违诚信原则,考生和“枪手”都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在个人信用记录上留下污点,亦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可见,考生需要谨慎对待“网络代考”,切勿听信“助考中介”,将个人前程押注其上,以免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防止“助考中介”沦为作弊中介,需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治理。通过升级线上考试系统,增加人脸识别、动态监控、防作弊软件等手段,有效防止作弊行为。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对于发现的作弊行为,应立即取消其考试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将其纳入个人征信记录。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起到震慑作用,也能使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
对于那些以营利为目的,诱导求职者舞弊的中介机构,应该坚决取缔,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应对网络平台加强监管,强化规范经营,防止“助纣为虐”。网络平台需要履行社会责任,严厉打击“助考中介”,禁止发布相关信息,对违规者可采取封号、删帖等处置,并将违法证据提交给监管部门,实施更全面的封堵和惩治,维护线上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助考中介”不该沦为“枪手中介”
李秀荣
多年来我国都在严厉打击考试作弊,不让舞弊行为影响考试公平公正。“助考中介”以“考试援助”为名诱导求职者和学生舞弊,是在以身试法。虽然换了个“助考”身份,以逃避监管,但其违法实质并没改变。只不过,“助考中介”实施的往往是远程代考。远程代考成为线上招聘和考试的灰色地带,会损害公平正义和公共秩序,无法让真正的优秀者通过正常考试被选拔出来。
对考生来说,寻求“助考中介”援助作弊,通过歪门邪道蒙混过关,注定风险重重。
如果被查实存在代考行为,招聘企业会据此追究求职者的违约责任,最终鸡飞蛋打。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助考中介”扰乱考试秩序,破坏考试公平,传递出投机取巧的错误价值观,一旦任其蔓延,将严重影响社会风气。这种作弊行为浪费了其招聘资源,可能让真正优秀的求职者无法被选拔出来,不利于其人才队伍建设和长远发展。
因此,对“助考中介”理当严厉打击。有专家认为,现行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远程代考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这的确是当务之急。在此之前,公安、教育、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加强配合,督促互联网企业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涉考违法有害信息的巡查处置,全面清理涉考有害信息,对涉嫌考试作弊的依法查处、曝光通报绝不能手软。在此过程中,相关平台则应提高商家准入门槛、加强资质审查,主动、及时将有助力作弊嫌疑的商家向有关主管部门上报,以便于调查处置。
企业应改变招聘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反舞弊技术,线下比如对求职者进行抽查甚至“回头考”,线上封堵技术漏洞;在组织考试题目时,多组织与岗位技能相关且开放的题目,让非相关岗位的“枪手”难以代考。而学校则应通过宣传教育、案例警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认识到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改进考试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均严格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