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贵州省黔东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黔东所”)在贵州省戒毒管理局指导下,积极推动民族医药戒治创新实践,结合戒毒场所实际,拓展出一条发挥中医药诊疗特色,将苗医药学与毒品戒治相结合,缩短戒治人员生理脱毒期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和戒断反应的戒毒医疗新路径。
探索将苗医药学与毒品戒治相结合的新型戒毒疗法,对于省黔东所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尝试。目前,该所已通过院所共建、资源共享,聚焦减轻并发症、治疗慢性病、修复身体机能等方面,构建起“1+2+3”中医(苗医)戒毒工作框架,助力戒毒康复工作高质量发展。
凯里市中医院医生给民警培训耳针治疗法
“1”是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即以苗医诊疗室为依托,建立“苗医戒毒理疗康复流程”,通过问诊和体质仪器摸底、排查,了解戒毒人员身体情况并进行评估,从而突出辨证论治的特色,开具治疗方案,形成戒毒健康档案,确保中医(苗医)戒毒治疗工作安全规范运行。据苗医诊疗室负责人介绍,2023年3月,与凯里市中医院合作的民族医药戒毒合作暨医共体在省黔东所揭牌,苗医诊疗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引入了苗医弩针治疗法、苗罐疗法、火酒疗法、滚蛋疗法等,以苗医药学与毒品戒治相结合探索新型戒毒疗法为途径,为戒毒人员戒除毒瘾,顺利回归社会提供医疗保障。
“2”是开展两项融合,即医教融合和医体融合。医教融合是指通过入所教育、疾病宣讲、多媒体教学等形式让中医(苗医)知识走入课堂,营造“中医(苗医)戒毒”文化氛围,切实增强戒毒人员对“中医(苗医)戒毒”的认同感。医体融合则是指开展民族康复健身操和太极拳练习,通过普及中医(苗医)医药知识,并运用到健身操与运动康复当中,将体能康复和医疗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
“3”是实行三项施治,即分期施治、分类施治、分别施治。
分期施治是指以全国统一的戒毒基本模式为依托,将中医(苗医)理论和治疗方法运用在“四期”的施治思路。在生理脱毒期由于风邪火毒侵犯经络,毒气蕴于内而发于外,适用疏风化热法;在教育适应期和康复巩固期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恢复状态,但是由于长期吸毒,毒邪进入血脉之中,扰乱气血的运行,适用于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疏肝解郁法等;在回归指导期以补益气血法、滋补肝肾法为主。针对不同期区身体变化,将祛邪与扶正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谨守病机为原则,辩证施治。
分类施治是指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毒品的不同种类进行戒治。结合场所实际,对传统毒品成瘾人员主要采用耳针治疗,耳针治疗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准确粘贴于耳穴处,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对吸食新型毒品成瘾人员采用苗医特色诊疗方法滚蛋法和弩药针疗法。滚蛋法是将银子放在煮熟鸡蛋中,在头部、颈部、四肢、手足心依次反复滚动热熨,通过银子颜色判断何种毒邪致病,比如:绿色是风毒、黑色是寒毒等,此外,冷滚蛋法治疗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分别施治是指中医的精髓在于因人而异,辩证施治。针对男性戒毒人员生理、体质状况等特点进行针对性调理,提高生理机能,强化戒治信心。苗医特色诊疗方法不仅有止痛、镇定功效,还可以有效解决戒毒人员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问题,是一种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非药物治疗的新思路。
凯里市中医院专家开展诊疗
省黔东所“1+2+3”中医(苗医)戒毒工作框架,以中医辩证施策为基础,融入地方民族特色医药,深入开展中医(苗医)宣教工作,医生定期所内坐诊,指导用药,确保“中医(苗医)+戒毒”工作有效开展。将中医(苗医)药方法融入戒毒医疗全过程,在改善戒毒人员因吸食毒品引起的脏腑气机逆乱、代谢失衡、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等方面疗效显著。
“滚蛋这个方法,小时候老人家也给我用过。”戒毒人员吴某这样说道。场所收治戒毒人员中少数民族占比高,采取和少数民族相关的方式方法开展康复,有利于场所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2%的戒毒人员认为采取中医(苗医)戒毒治疗后,睡眠状况好转,93.5%的戒毒人员愿意继续开展中医(苗医)戒毒治疗。
省黔东所将继续挖掘中医药治疗中民族医药的文化精髓,充分运用好中医辩证施策的思想,不断提升场所科学诊疗能力,持续丰富“1+2+3”中医(苗医)戒毒工作框架模式内涵,充分挖掘场所优势,利用现有的人才力量和设施设备,发挥自身优势,力求在理念上取得新进展、方法上获得新实效、技术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提升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