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黔南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黔南州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
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近年来,黔南州始终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以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主线,创新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举措,整合执法监督资源,不断拓展监督渠道,持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和监督效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队伍建设是关键 执法监督全覆盖
队伍建设是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的基础,行政综合执法关键在于抓好队伍建设。近年来,黔南州始终坚持把行政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每年精心设置培训科目,明确培训要求,组织全州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人员、执法监督人员、法制审核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和考试。
2024年参加行政执法培训人数1万余人(包含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法制审核人员),覆盖达到100%、考试合格率100%。严把执法证件审核关口,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资格动态管理,确保执法主体和人员合法。
截至目前,全州行政主体518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26个,持有证人员8540人,其中执法人员8288人,监督人员252人。
推行“教科书式”执法,制作全省首部《黔南州“教科书式”行政执法规范示范片》,被省委依法治省办全省推广,示范片结合具体执法案例,通过视频对行政处罚案件的整个流程进行生动教程指引,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具有手把手指导示范意义。
探索“3+1+N”全覆盖监督模式。即“司法行政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社会监督”,“3”指州县乡三级司法行政机关,“1”指行政执法部门,“N”指乡镇基层社会执法监督,明确州县乡各级监督机构重点监督职责,州级要求做优、县级要求做强、乡级要求做实、部门层级监督要求做深。
加强事中监督指导。对重大疑难复杂执法案件实行重大行政执法案件备案制和提前介入指导监督机制,确保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裁量准确、实体合法。
行政执法有力度 上门服务有温度
定期组织行政执法质量评议。评议办法清单式地明确了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具体职责任务,通过评议考核,目的是督促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全面正确行使执法职权。
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今年抽选全州125份执法案卷进行评查,向各级执法部门和县(市)制发整改通报和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督促问题整改落实。
围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台账式”督促部门及时整改,预防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推行涉企执法计划备案制。对年初和临时性涉企执法检查计划,要求执法部门向本级司法行政部门进行报备,结合报备情况开展营商环境“乱执法”整治,防止和整治随意检查、选择性检查、重复检查、过度检查、多头检查、机械执法、逐利执法等乱象,目的是提升涉企执法监督效能,专项整治,全面规范涉企执法行为。
推行“服务型”柔性执法。制定实施《黔南州关于全面推行柔性执法打造黔南包容审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将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作为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抓手。指导部门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方式。今年以来,首违不罚、不予处罚案件共27357件,实现了法律“严格执法”和“人性温度”的有效融合,让执法更有力度、服务更有温度、监管更有尺度。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畅通公众投诉举报渠道。公布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广泛收集举报线索,强化与“12345”问题线索协作联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以来,黔南州共核实12345问题线索问题4件,督促有关部门核实的同时,黔南州司法局再次进行复核,确保执法案件合法公正,提升群众满意度。
服务群众可感可及。严格按照《黔南州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制度》办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确保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有章可循、落地落实,形成“州级统筹、市县联动、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今年共办成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个。
强化执法社会监督。建立158名成员组成的行政执法监督专家库,聘请社会监督员19名,在乡镇或司法所建立执法监督联系点86个,建立民营企业执法风险观测点34个,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监督作用。
黔南州将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创新监督方式,坚持以监督促规范、促提升,扎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