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检察在线 > 正文

【检护民生】遵义市检察机关:凝聚检察力量 护航民生民利

来源: 2024年06月19日

  调阅诉讼卷宗、多次听取当事人心声、举行公开听证会、提供司法救助等等——这是坐在轮椅上的张某在通过申请工伤认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诉讼等方式,依然无法解决其高昂的治疗费及护工费的难题后,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凤冈县人民检察院、桐梓县人民检察院启动一体化办案机制,做实“为人民司法”的生动实践。


  “感谢检察官,我们达成和解后,我丈夫的医疗费解决了,后续护理费也有了保障,帮家里减轻了重负,我们终于不用再四处奔走。”今年5月,当事人张某的妻子特意打来电话,向凤冈县人民检察院干警讲述着家里日渐好转的生活状况,凤冈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何仁良作为该案的主要办案人员,心里深感欣慰,因为涉及张某的这起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最终以检察力量解决了这位扶贫干部的烦心事。


a6dbf071bd9b3abc1bde65e76e6badb6_img_304_232_425_227.png

凤冈县人民检察院组织检察听证


  不予认定工伤引争议


  变故源于一次工作检查。


  张某是桐梓县某局工作人员。2020年7月,他被抽调到凤冈县开展交叉普查工作。当年7月16日,张某在凤冈某酒店突发疾病,送至医院后,被诊断为左侧大脑半球恶性脑梗死、肺结核、糖尿病等病症,后住院治疗花费100余万元,其中医保报销68万余元,自费部分34万余元,后续还需持续康复治疗,花费巨大。


  2020年9月24日,张某向遵义市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该局经调查取证后认为:“张某因公外出期间突发疾病的结果,与其所接受的工作任务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认定或视同工伤的情形。”故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张某不服这一认定结果,于2021年5月申请行政复议,相关部门经调查后,维持了该决定,张某依然不服。2021年8月9日,张某向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并责令相关部门重新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2021年8月31日,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行政裁定书,将该案移送至凤冈县人民法院审理。凤冈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张某此次住院治疗属自身疾病导致,不属于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事故伤害,故依法作出行政判决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


  此后,张某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上诉,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但这一纸判决却未能让他心悦诚服。


  “自己是组织抽调工作,工作中兢兢业业,应认定为工伤。”张某坚持认为自己理由充分。


  两级检察院一体化办案


  2022年7月,张某及家人来到凤冈县人民检察院,恳请检察机关“主持公道”。凤冈县人民检察院干警认真记录事情来龙去脉及张某的诉求后,立即开展相关工作。


  一方面,凤冈县人民检察院调阅诉讼卷宗,核实案件情况,经审查,该院认为法院依法驳回张某的诉求并无不当;另一方面,凤冈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审查,向凤冈县人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法院在审判过程中重视民生司法保障,对于有重大争议的行政案件,积极开展诉前沟通协调工作,做到案结事了政和。


  “希望政府能帮助解决治疗产生的高额医疗费和后续护工费。”在调查走访中,张某向凤冈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何仁良多次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其家庭已不堪重负,他们来检察院反映情况时,已经欠缴大量医药费,后续治疗费、护工费等也无从解决。张某妻子没有工作,全家人的生活仅靠他一人的收入维持,生活很困难。”何仁良对张某的苦衷感同身受,他认为“张某的情况虽然未能认定为工伤,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但不能否认申请人在工作中受伤的事实。当事人的利益诉求并未实质性解决,未实现案结事了。”


  鉴于此案情况,凤冈县人民检察院将该案上报至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在遵义市人民检察院指导下,启动了上下一体化办案机制,凤冈县人民检察院将该案移交至桐梓县人民检察院协助化解。两家检察院均成立了检察长任组长,分管副检察长直接带队办理的专案化解小组,多次召开联席会、案件会商会,对该案进行全面剖析,联动化解行政争议。


  桐梓县相关部门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发动工会职工进行捐款等方式,解决了当事人30余万元自费部分的医疗费用及当事人19个月的护工费,同时还和当事人签订了三年的护工协议,遵义市两级检察机关、三家检察院一体化办案机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1月9日,9.5万元的护工费打入了张某个人银行账户。


  既解心结又解症结


  遵义市两级检察机关在全力解决张某困难的同时,凤冈县人民检察院则按照法定程序助推这起行政争议在法治轨道上化解。


  “建议检察机关通过司法救助等方式,促进矛盾纠纷化解。”2022年6月20日,凤冈县人民检察院举行了检察听证,听证员提出了这样的听证意见,检察干警则充分运用法理情相融的方式释法说理,向张某分析了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的法律关系,消除了当事人的对立情绪,解开其心结,张某表示自愿放弃对生效裁定的申诉。


  “举行公开听证一方面是为了让各方当事人面对面互相听取意见,同时通过检察官和听证员释法说理,让当事人能够消除心中顾虑,服从生效裁判,推动当事人息诉罢访。”何仁良耐心向张某解释此举的目的。


  最终,凤冈县人民检察院采纳了听证员意见,决定对张某开展司法救助,向其发放3万元救助金,帮助其渡过难关,解决其不断申诉的症结所在,提升了检察温度。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后,何仁良始终记挂着张某的身体康复情况及家庭生活,他与干警一道前往张某所在医院进行跟踪回访,询问张某后续治疗及对案件处理的意见等情况,并协助解决相关问题,避免张某因案致贫。


  “针对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无法解决的疑难行政争议,我们充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行政检察监督职能,上下一体化办案,解决异地检察机关衔接配合难题,综合采取释法说理、公开听证等多种方式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传递了检察温暖,护航了民生民利。”凤冈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肖再伦总结经验时说道。

龙立琼
编辑 周止戈
人民检察院;凤冈县;遵义市;听证;护工;争议;工伤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