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的石板路与吊脚楼,和着银匠手里羊角锤的敲击,吟唱着原始村落的神秘;乌江奔涌在高山峡谷间,滚滚波涛诉述着黔贵大地的变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重峦叠嶂,开发较晚。然而,这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地方,却是国家大数据中心的落成地。数字时代,大数据已成为贵州的一张新名片。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次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随即,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2年8月出台支持和服务保障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14条意见,并对检察机关服务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提出具体要求。
时隔一年,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纵深推进之际,笔者走进贵州省检察机关,实地走访了解贵州检察以大数据赋能助力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服务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探索与实践。
打破数据不对称让数字“开口说话”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充满民族特色风情的地方,苗绣、贵银等民族文化资源丰富,非遗产品备受欢迎。某天,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买到了冒充非遗产品的银器,引起了正在普法宣传的检察官的关注。
随后,黔东南州检察机关梳理剖析非遗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聚焦冒用非遗传承人资质虚假宣传非遗商品、未进行市场主体登记销售非遗商品、电商平台直播带货非遗商品偷逃税、非遗项目专项保护资金落实不到位以及涉罪非遗传承人动态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从市场监管、税务、文化主管、公安等部门调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碰撞,发现其中的“漏网之鱼”。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检察机关在全州共发现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46件,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共整治违规经营商家1435户,其中涉非遗商家465户,督促追回税款1200余万元。同时,检察机关还与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有效规范新业态经营秩序。
“小切口”也有大数据。黔东南州检察机关在非遗商业领域的尝试,让贵州省检察机关坚持从“小切口”切入,多维度挖掘分析的思路得到实践的印证。
在大数据这片浩瀚蓝海中,每一朵“数字的浪花”都有不同的绽放方式。
“如何让躺在数据库中的数字‘开口说话’,是大数据成功应用于检察办案的重要一环,其根本在于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最高检数字检察办公室副主任翁跃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属性的数据都有各自的“范畴”,当某些信息按照一定要素关联起来,很多问题便会在数据互相碰撞中“跃然屏上”。大数据办案的思路往往来源于一起或几起案件,助推办案人员通过运用大数据思维“类推”去解决某一类社会问题,这个过程便是大数据推动法律监督由点到面、由个案到类案、由一域到全域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的过程。
贵定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瑞瑞深有体会——在开展集中清理审前未羁押判处实刑罪犯未依法交付执行专项活动中,面对未收监收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判决罪犯案件台账,李瑞瑞脑中闪现出一个想法:如果将审前未羁押判处实刑人员数据、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数据和法院生效判决数据、看守所出入所数据比对,审前未羁押判处实刑罪犯交付执行的人员是不是就会被自动筛选出来了?
为求证这一猜想,李瑞瑞便与一位统计学专业出身的同事进行原始表格的录入,再根据办案程序、规则等进行处理比对。从几个数据开始尝试,到几十个、几百个、上千个,在一次次演练中不断完善,从最初的一个Excel表格,逐渐成为一个成熟模型,从在本县应用,再到向全省推广……
据介绍,贵州省检察机关利用这一模型排查了2022年度审前未羁押应收未收人员情况,已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63份、检察建议6份,督促收监收押255人。
今年7月,遵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实时监控预防久侦未结监督模型,并分析相关数据与可能存在的相关案件线索
数据与履职深度融合 为检察办案赋能
在贵州,发展数字检察有“四个必须”和“四个不行”——数字检察必须是“一把手”工程,仅靠条线抓不行!数字检察工作必须以业务部门为主负责建设和应用,仅靠信息技术部门“孤军奋战”不行!数字检察项目必须实用管用好用,仅靠技术公司“一手操办”不行!数字检察建设必须坚持“三位一体”推进,仅靠“单打一”不行!
走进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大数据研发中心,贵州检察数据应用创新平台映入眼帘:收纳了近130个法律监督模型的建模中心,按地区、业务、成效分类汇总;汇集2100余万条结构化数据的数据超市,立体呈现了贵州检察的“数字画像”……而这些数据与模型面向全省检察机关共享使用。
贵州省检察院检察信息中心主任赵青见证了这项工程从无到有,从慢慢充实完善,到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对平台上的每一项功能与设计都如数家珍。他说,这个平台凝聚了最高检党组的智慧决策与指导,省检察院领导班子不遗余力的支持与部署,以及全省三级检察人员团结一致攻克难关的坚持与创新。
贵州数字检察始终坚持一网运行、一网通办、一网赋能、一网运维,坚持自主研发,独立运维,在经费投入最少的情况下,获得最长远、最持续、最安全的数据运用。
距离贵阳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息烽县检察院,有贵阳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息烽实践基地,经过4个多月的运行,引领贵阳检察在数字革命中出新绩。
贵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钧说:“为避免本地模型无序重复建设、引进模型‘水土不服’,解决各个基层检察院间案件量不平衡问题,贵阳市检察机关积极思考探索数字检察‘贵阳模式’,建立了这个基地,并从市检察院指派专人驻基地开展工作。”
常驻基地的贵阳市人民检察院干警李倩介绍说,贵阳市检察机关按照“解析个案—类案思考—梳理要素—构建模型—数字监督—社会治理”的监督路径,强化跨区域融合履职,目前,已在该基地应用法律监督模型31个,因办案所需共调取了30余种、400余万条数据,研判监督线索4200余条,审查有效线索844条,成案监督508件。
在今年7月11日贵州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贵阳市检察机关设计的法律监督模型收获了1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与1个组织奖。
“对基层检察院而言,数字检察是一个实现业务‘弯道超车’的机遇,助推基层检察机关融入、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息烽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真志说。依托该基地,息烽县人民检察院组建数字检察专业办案团队及技术团队,采取“1个条线+1名案管人员+1名技术人员+n个部门协作”的模式,着力解决建用脱节、建管脱节“两张皮”问题。
数字检察是趋势,也是大势,对基层检察院来讲,要顺势,还要警惕盲目跟势。在李钧看来,不论是基地建设,还是模型引进、研发,都要避免重复无序建设与资源浪费,积极排除“水土不服”“互不兼容”因素,确保“可用、能用、好用、管用”。
打通数据壁垒激活更多“沉睡数据”
对于数据的使用,最高检党组强调要坚持“眼睛向内”,用好用足内部数据,深度挖掘检察数据价值,让更多“沉睡数据”被充分激活和利用。要拓展和合理使用外部数据,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分头建设、分散存储、关联应用等便捷、经济、有效的方法,推动数据共享共用。
背靠贵州大数据高地的天然优势,贵州检察工作早在多年前便享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红利,在全国检察机关尚无成熟经验的背景下,大胆尝试探索智能辅助检察办案:率先建成检察工作网并实现非涉密网办案;率先试点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率先建成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率先研发检察人员考核系统……
“数字时代,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成绩也不能停留于过往。”作为第五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马涛深知,大数据赋能检察工作是一个全新赛道,是一片更加广阔深邃的蓝海。信息化、智能化必须坚持集中统一、互联共享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据悉,贵州省检察机关正在逐步构建起以检察数据为基础、政法数据为补充、行政执法数据为拓展、互联网数据为延伸的检察大数据资源池。
从息烽往北,跨过乌江,便是红色圣地——遵义。遵义市人民检察院会议室里陈列简洁,需讨论的材料全部汇总于座位前的显示屏上,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圈画记录。在这个无纸化会议室中感受便捷的同时,笔者也感受着大数据给遵义检察工作带来的变化。
被害人包某被诈骗一案因证据不足导致案件既未移送审查起诉,也未撤销案件,被遵义市人民检察院的预防久侦未结监督模型提示为“挂案”。检察机关依法启动监督,由检察长带队组成办案组,引导侦查人员全面收集、完善证据,在查清陈某诈骗包某犯罪事实的同时,还查清了陈某诈骗多人的新犯罪事实。日前,陈某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该模型是检察机关与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有效衔接的成功尝试——遵义市检察机关通过应用“贵州省政法智慧监督平台”获取公安机关刑事案件数据,以检察、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为要素,全面筛查线索,综合运用检察机关监督撤案、引导侦查、督促起诉等履职方式,填补久侦未结情形的监督盲区。目前,该院与遵义市公安局联合制发《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工作指引》,从源头做好“挂案”清理工作,并与遵义市委政法委建立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衔接机制,实现监督优势互补,推进长效治理。
“这个模型充分利用了最高检、省委政法委和各级政府的数据共享平台,是一次打通执法司法数据壁垒的尝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与智能化办案的融合效能正逐步显现。”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松说。
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英因社区内有居民涉及“挂案”情况而关注到这项工作。“普通老百姓遇到这样的事儿很着急,工作、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李英说,检察机关与相关单位创新方式方法,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的“难题”,真正将为人民群众做实事落到了实处。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
“数字检察是一项精耕细作的浩瀚工程,既要有‘一帧一帧’拼像素的匠心与求极致的精神,还要有‘国之大者’的格局与胸怀。”马涛表示,新时代新征程,贵州省检察机关将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切实以数字检察辅助监督办案、优化检务管理、助力检察为民、深化诉源治理,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