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地方动态>贵阳市 > 正文

《贵州法治报·人大周刊》| 一个“亿元村”,三位人大代表的“接力赛”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3年11月27日

6d24cf9dc86753145ce52a8f31b9e772_img_149_51_301_180.png

平滩村产业园风景台


6d24cf9dc86753145ce52a8f31b9e772_img_315_54_741_498.png

如画的平滩村


  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是修文县猕猴桃产业核心区,目前种植猕猴桃12000多亩,全村有95%以上的村民参与猕猴桃种植,依托猕猴桃产业,平滩村年均产业收入在1.5亿元左右。这个曾经极度贫困的山地型村寨,从1988年开始,在三代人大代表的影响、带动下,通过猕猴桃产业的引领,实现人均年收入6.4万元以上。2020年、2022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特色产业“亿元村”。


马怀麟:不遗余力种下“致富果”


6d24cf9dc86753145ce52a8f31b9e772_img_707_560_340_198.png

猕猴桃丰收


  修文猕猴桃产业今天如此风光,马怀麟功不可没。


  1988年8月中旬的一天,时任分管农业的修文县副县长王正华和工作人员乘坐一辆黄色吉普车到达了乌栗乡(现谷堡镇)下硐村,见到路边站着一位身穿白衬衫、头戴草帽、年过七旬的老人。


  “这位就是马怀麟。”王正华介绍说。


  1913年12月12日,马怀麟生于乌栗乡下硐村(现谷堡镇下硐村),从部队转业后,历任贵定专署建委副主任、省农业厅技术室主任、《贵州农业》编辑室主任、黔东南州农科所副所长。其间,曾兼任黔东南州区划办副主任;并曾任黔东南州第七届、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黔东南州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离职休养。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回到家乡的马怀麟,贫穷落后的现状深深刺激着他。1988年春、夏时节,马怀麟经过打探信息,查阅资料,知晓国家即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他当机立断,毅然返回故乡,创办乌栗下硐合作农场,任董事长,准备带领群众种植果树致富。


  随即,马怀麟前往陕西西安参加全国猕猴桃工作经验交流会,回到修文后,结合家乡土壤、气候等特点,通过深思熟虑,他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将修文建成贵州最大、在全国数得上的猕猴桃生产加工基地的建议,并激情澎湃的分析了搞万亩工程,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性。


  随后,下硐联户合作农场成立,已75岁高龄的马怀麟一边组织村民踏勘地界,一边进村入户做深入细致的动员工作,很快就有215户村民自愿加入合作农场,当年实现种植猕猴桃650亩。自此,马怀麟逢人便讲农场,提起家乡荒山,提起贫穷的故乡人民,谈起农村双层经营的现状,谈起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势,他十分动情。


  “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到农场看猕猴桃长势情况,他步伐又快又急,我们只好紧紧跟上。他充满激情地介绍当时的秦美、海沃特等猕猴桃品种时,简直如数家珍。”时任修文县农经委工作人员江跃华说。


  三年出成效。1990年的秋天,下硐联户合作农场的猕猴桃成熟了,走到市场上,一块五一斤,一亩地可以收益100多块钱。1990年的玉米才2毛钱一斤,一亩地种玉米顶多就是二三十元,种猕猴桃的收益是种玉米的五六倍。


  下硐农场的收益让周边的群众羡慕,很多地方要请马怀麟帮他们脱贫。盛情难却的马怀麟,年近八旬高龄,硬是站在东风大卡车的车厢上,跨出了县界,在清镇、息烽、修文等地办起了下硐农场的分场。


  1995年11月17日,马怀麟不幸辞世,终年83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8年时间里,马怀麟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走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为家乡建设、为乡亲们早日脱贫、为修文地方经济的振兴探索出一条新路。


黄国祥:抢占先机成立“合作社”


6d24cf9dc86753145ce52a8f31b9e772_img_754_812_293_220.png

年近80的黄国祥还经常到地里走走看看


  1989年的秋天,站在王丫口的山顶上,45岁的黄国祥眺望着远处的山岭,心中五味杂陈,一边是群众苦不堪言的贫穷,一边是种啥啥不成的荒凉土地。


  路在哪里?贫苦何时是个头?黄国祥惘然不知所措。


  平滩平滩,山水十八弯,车马过不去,荒凉堆成山。


  平滩村,毗邻马怀麟所在的下硐村。马怀麟种植猕猴桃的事迹早就让黄国祥耳熟能详,但是到底能不能成功,他心中没有底,要不要跟着干?黄国祥拿不定主意。


  黄国祥,生于1944年,1979年至1993年,任修文县原乌栗乡红星村大队会计;1993年至2001年,任红星村委会主任;2001年至2006年,红星村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2006年至2010年任红星村支部书记;2010年卸任。


  时任乌栗乡红星村大队会计的黄国祥找到了虞顺华、蔡作伦、邬光荣、张昌伦等人。


  “干!”五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1989年,王丫口合作社正式宣布成立。


  干什么?铲除杂草杂木种猕猴桃!


  技术从哪里来?种苗从哪里来?隔壁村子找马怀麟!


  ……


  300亩猕猴桃种下去了。


  除草、施农家肥、剪枝……


  三年以后,王丫口的猕猴桃丰收了。“一两块钱一斤,一下子就卖了好几万块钱。”九十年代的好几万块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天文数字。


  下硐农场和王丫口合作社的成功,更加刺激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


  修文县委县政府决定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


  作为修文县人大代表的黄国祥在政府的安排下,走村入户,一个月的时间联络了当时乌栗乡、谷堡乡(现在合并为谷堡镇)23个村,发动了万名群众,种植了6380亩猕猴桃。


  种植6380亩猕猴桃的钱从哪里来?县农商银行负责人黄佑明来帮忙。黄佑明是黄国祥的老熟人,大力支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当时一共贷款805000元。”黄国祥说,全部用于猕猴桃苗的培育、土地的整理等等。后来这笔钱经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全部转为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


  “马怀麟、黄国祥等人开好了头。”修文县谷堡镇人大主席罗万平对谷堡镇猕猴桃的发展历程了如指掌。


  从1988年到今天,修文县举全县之力,倾力打造全国猕猴桃产业大县。时至今日,修文县猕猴桃种植范围扩大到了龙场镇、久长镇、六屯镇以及小箐镇等全县十个乡镇,涉及种植农户6000多户,参与产业发展的公司、微企及合作社达150多家,种植规模达16.7万余亩。


  “我种了200来亩。”谷堡镇第二届人大代表雷鸣霞说,每年果园的管理成本就超过十万元,可以解决600人次的务工问题。


  像雷鸣霞这样的种植户在今天的修文比比皆是。


  “我种植了180多亩猕猴桃。”曾任平滩村党支部书记、谷堡镇人大代表的蔡仁政说,他每年可解决500人次的务工。


  作为2023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修文猕猴桃”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前,修文全县种植面积16.7万亩,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2023年,修文猕猴桃预计总产量将达10万吨,综合产值30亿元。


  直到今天,由黄国祥等人组建的王丫口合作社依旧正常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人才输出、猕猴桃销售等服务。


黄林:搭建平台打通“销售路”



6d24cf9dc86753145ce52a8f31b9e772_img_754_1099_292_220.png

黄林在分拣车间查看猕猴桃分拣情况


  11月22日,走进修文县扎佐镇猕猴桃分拣中心,黄林正在引导着工人进行打包。


  “每天平均发货3万件。”停下手中的活,离开轰鸣的机器声,黄林略显疲惫。在分拣中心,平均每天有40人在进行猕猴桃的分拣、装箱、贴单等工作。通过抖音、快手、支付宝、拼团团等电商平台,每天有10万斤猕猴桃送到全国各地客户的手中。“今年万亩的团队大概能卖400万斤吧。”


  “每天有两三百块钱。”同样来自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的村民小杨也是种植户,平时种植猕猴桃,自己的猕猴桃早就卖完了。这个季节跟着黄林搞销售,每天有工资,等卖完了猕猴桃,又回家去管理猕猴桃,一年下来,有十来万元的收入。


  57岁的黄林是贵阳市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人,黄国祥的长子,从小在父亲等人的影响下,他十分熟悉猕猴桃的种植管理等工作。


  猕猴桃种植上了规模,但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瓶颈:销售难。


  很多种植户种植出了猕猴桃,由于当地市场的饱和,导致猕猴桃出现卖不出去,价格低的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作为贵阳市人大代表的黄林,在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以平滩村为主,联合全县范围内的种植大户,成立了猕猴桃“精品联盟”,引导合作成员规范种植、施肥、用药等,种植一批优质的猕猴桃。


  “我们有2000来亩猕猴桃,每年可出‘精品’180万斤左右。”作为“精品联盟”的成员,陈泰安表示。


  近几年,随着电商平台兴起,平摊猕猴桃有了更广阔的销售空间。


  在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帮助下,黄林等人跑遍了大江南北,找市场、寻合作,先后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在黄林等人的带头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电商销售的队伍中。“通过网络,我每年可以帮大家卖20万斤猕猴桃。”谷堡镇姜家寨村民、2023年度贵阳贵安“百家”农村实用人才姜礼黔说。


  种得出来,卖得出去才是王道。


  “修文每年的猕猴桃产量大概有10万吨左右。”修文县猕猴桃协会会长路阳春说,一半以上是通过网络销售。


  曾经的平滩,烂水烂湾;今天的平滩,金果满山。


  “我们的代表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高质量发展,黄林就是其中之一。”修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世利说。


  一根藤,影响三代人。


  作为修文县极具标志性的特色产业,猕猴桃在这里拥有16.7万亩的“江山”。登上平滩村的产业园观景台,目之所及,猕猴桃藤从一座座山头绵延到田野村庄,挂在藤上的一串串“奇异果”,是村民们不断培育壮大的绿色财富。那个曾经贫穷不堪的村庄,在产业的带动下,在三代人大代表的带领下,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到今天,744户2257人,猕猴桃种植面积1.2万亩,人均收入6.4万元。2015年,平滩村获全国“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2020年、2022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特色产业“亿元村”。

付先锐
编辑 杨阳
猕猴桃;修文县;种植;猕猴桃产业;农场;人大代表;合作社;黔东南州;电商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