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地方动态>黔南州 > 正文

【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罗甸县云里村:为和美乡村夯实法治根基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4年04月22日

  站在山巅,你会发现这里有种壮阔之美,云蒸霞蔚,犹如仙境。而到山下,站在红水河畔,看到的则是一种小家碧玉之秀,氤氲薄雾笼罩在红水河上,微风吹过水面,荡起一道道温柔的涟漪。这里,坐落着被评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黔南州罗甸县红水河镇云里村。


  云里村位于罗甸县红水河镇西南角,距县城7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共122户516人,与广西天峨县下老乡隔河相望。


ad38c51b7a764d32c8e0b76c6cfafb2b_img_207_163_556_410.png

云里村一角


  该村2020年获贵州省“文明村”称号,同年获黔南州“民主法治示范村”。2021年3月入选“黔南州乡村旅游重点村”,同年还被纳入全省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被命名为贵州省第六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23年,获评第九批国家级“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走进云里村,村广场是法治宣传的重要阵地,村寨空墙等区域张贴着鲜红的“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大字,而在法治长廊,重点宣传的则是民法典中有关遗产继承、婚姻关系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款。法治文化广场,四块竖起的牌匾上写着庄严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字样。村里的LED显示屏不断滚动显示村规民约、法律条文、乡村文明用语等内容。目之所见,无处不显示着云里村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以及多样化的宣传方式。


  “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必须有法治作为坚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再高的大厦都会倾倒。”红水河镇政府派驻云里村工作队队长农小猛向记者介绍了这几年来该村推进法治建设的情况。


  近年来,云里村根据本村实际,围绕罗甸县“3451”工作机制,探索形成“1234”工作法(1为确定目标;2为聚“两带”:支部带领、能人带动;3为合“三源”:整合人源、盘合资源、聚合财源;4为兴“四治”:德治、法治、自治、共治),聚良法、良制、良序“三大法宝”深耕基层治理“责任田”,形成良法善治、良俗善风局面。


  该村成立以驻村工作队长任组长,村支书、主任任副组长,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网格员、联户长为成员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政策、法律知识讲解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及时发现矛盾,排解矛盾。


  此外,该村还积极开展“民法典万人大培训”暨“法律明白人”培训活动,每年开展集中大培训4次,积极培养“法律明白人”“政策明白人”。村级投入4万余元建立宣传长廊两个、法治广场两个、高炮宣传栏1个,将法治文化、惠民宣传政策覆盖全村各个角落,法律、政策“明白人”从无到有,从一到百。


ad38c51b7a764d32c8e0b76c6cfafb2b_img_55_668_240_180.png

法治长廊


  通过建立完善“一张网十联户”与镇“一中心”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运行体系,每个网格明确网格员负责管理。在网格内,按照就近方便开展联防联治工作的原则,以实有住户数为基准,将相对集中居住的农户按照十户左右标准划分联防联治服务单元,落细落实基层社会治理各项措施。做到小事不出联户、网格,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


  云里村是2005年龙滩水库建设搬迁的移民新村,地处大山怀抱中,山脚下则是碧波荡漾的红水河。


  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云里村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引进外来企业投入2000万元,流转土地1500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澳洲芒果”“燕窝果”等亚热带精品水果,年轻人外出沿海一带务工,年迈的村民则在村门口当工人,帮助公司种植、采摘水果等,补贴家用。


  “村里的土地流转,加上公司带动就业人数40余人次,年人均增收达30000元以上。”云里村党支部书记杨昌财说。


  红水河是休闲垂钓人士向往的目的地,村民们便开始在河边搭建钓棚。“我们村共有钓棚152个,涉及17户人家。这152个钓棚,每年可为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杨昌财说,垂钓爱好者过来后,停车成了问题,他们就做好产业服务,投资修建了停车场,仅靠停车场收入一项,村集体经济实现年增收12万元左右。


  “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这形象地说明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农小猛介绍说,2023年,云里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余元,至今村里共积累集体经济7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共同致富提供了保障。

杨杰
编辑 杨阳
网格;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红水河镇;罗甸县;黔南州;联户;集体经济;法律明白人;法治文化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