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地方动态>黔东南州 > 正文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贵州】雷山县人民法院:“爱心调解法”化解矛盾促和谐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3年12月12日

  近年来,雷山县人民法院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创立并有力实施的“520工作法”,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现代司法元素与传统乡村治理文化相耦合的新举措,有机融合苗族非遗文化,以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工作方式开展调解,切实有效提高调解成功率及人民群众满意度。


234.jpg


  “520”,即“我爱您”的谐音,更是“五好双力零诉讼”的简称。


  “520”的5,即“五个一”:端好一杯热气茶。表达对纠纷双方的尊重与关心,劝导双方平复情绪、冷静处事;唱好一首劝和歌。山区群众素有“唱歌比说话更打动人”的共识,因嘎百福是苗族喜爱的说唱文学,雷山县人民法院创建了“嘎百福调解室”,用既有旧曲歌词又有现编内容的嘎歌,奉劝双方解开心结、互谅互让,化解矛盾纠纷;讲好一个老故事。即借助寨邻和谐故事及祖辈古训,开导双方见贤思齐、摒弃成见,避免结成“三仇”——现世仇、子孙仇、亲族仇;建好一个和事群。以此来加强沟通、合作,随时跟进事态演变,并做好回访,巩固成效;上好一堂法理课。即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有“草根味露珠味”的非遗文化词句,充分释法明理,以情理法说服双方和解。


  “520”的2,即整合体制内力量和体制外力量的“双力”,嫁接传统乡村治理元素,深挖寨老、新社会组织等体制外资源参与进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中来,进而形成合力。


  “520”的0,即努力实现区域社会“零诉讼”目标。


  该院实施“520”工作,初步取得了“六个促进”的良好效果。


  促进乡村和谐。有一个“驱羊啃茶”的纠纷,异常复杂,招商企业状告2名村民放羊啃茶,索赔294万元。经抽丝剥茧深入研判,查明真相:村民是受全组人指使、该组与邻组有土地纠纷、村镇原发土地证确有瑕疵、村委会解纷不力形成痼疾、村民愿卖羊赔款又难找买主。调解期间,雷山县人民法院坚持用好“520”工作法,主动协调镇村组织和多个职能部门,先合力调解,又各司其职“解套”,法官还当上“卖羊倌”,找到某公司接手。结局是企业放弃部分赔偿,企农言和,多年痼疾割除。


  促进民生改善。2023年来,该院为农民工追回薪资150余万元,受益89户。6名女性,被某公司拖欠工资1.5万元,屡催不得。法官做好诉前调解,让女工全部讨回“血汗钱”,解决了她们要交孩子学费的燃眉之急。


  促进企业发展。雷山县人民法院通过能动司法,强化担当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六保”“六稳”。


235.jpg


  促进民族团结。苗族老翁王增世,是国家级非遗苗医药传承人,状告江西电商刘某某侵权。在办案中,法官没有机械执法一判了之,而是以对劳动群众深切的人文情怀处之,让法律有力度、加温度,组织双方调解,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在法官建议下,赔偿额由12万降至1万,王增世又拿出5000元慰问家境拮据的刘某某,刘某某感动拜王增世为师,并向王增世赠锦旗,双方又向法院赠锦旗,诞生了“一案三锦旗”的佳话。


  促进市域治理。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末端治理”与“前端治理”并重,创建“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速裁审理”模式,助推大化解、大调解、大和解格局形成。2023年以来,雷山县人民法院新收一审民事、行政案件688件,同比下降3.18%;雷山县万人起诉率37.64件/万人,同比下降4.23%。反映诉源治理工作成效的四项主要指标呈现“双升双降”的良好态势,诉前治理成效长期排名黔东南州前列。


  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弘扬。通过将非遗珍宝融入诉源治理,维护文明根脉,传承乡土记忆,助力文旅产业,推进群众增收致富。

谢禄林
编辑 杨阳
雷山县;调解;人民法院;治理; 520工作法;传统乡村;工作法;苗族;非遗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