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地方动态>毕节市 > 正文

毕节市大方县木寨社区积极探索“防调治”工作法——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看得见摸得着

来源: 2024年07月10日

  “智者依法办事,愚者以身试法”“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走进大方县核桃乡木寨社区,一个个款式新颖的法治宣传牌不时映入眼帘,道路边、路灯上,法治元素与景观相融合,宪法、民法典宣传栏格外耀眼……


  “我们社区十分注重普法宣传,把法治元素与社区景观紧密融合,居民和游客在散步、游玩的同时就能受到法治文化熏陶,进一步提升大家的法治意识。”木寨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邹正军介绍道,如今,社区群众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大家潜心发展乡村旅游,矛盾纠纷逐年减少。


  毕节市大方县木寨社区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文明村、贵州省甲级旅游村寨以及毕节市无讼社区创建示范点,辖10个村民组,有居民274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32人。


  近年来,木寨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防、调、治”工作法,整合社区多元化解力量,完善调解网络体系及诉调对接机制,全面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走深走实,化解成功率上升到98%,实现辖区零重大刑事案件、零新增吸毒人员、零邪教人员、零交办信访案件、零特殊人群肇事肇祸案件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40710092502.jpg


  突出“防”字建机制 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我们刚吵架,姚支书就赶来调解。”木寨社区居民周某说。


  居民提到的姚支书名叫姚芳,是木寨社区党总支书记。此前,姚芳在进社区开展工作时,发现居民周某与杨某在地里干农活时因土地边界问题发生争吵。姚芳立即赶到现场制止两人矛盾激化,并开展调解工作,通过情、理、法的劝说,周某与杨某分别作出让步,一起纠纷土地边界纠纷就此成功化解。


  矛盾纠纷被化解在源头,得益于木寨社区的预防机制。


  “对于矛盾纠纷的预防,我们社区建立预防响应机制、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和落实激励奖补机制。”邹正军说。


  工作中,木寨社区除了加大法治宣传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识外,一方面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以17名联户长为“信息站”,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信息收集上报;整合社区综治中心主任、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网格员、联户长、人民调解员共54名人员充实调解队伍;建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响应机制,及时发现、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同时,依托信息站全覆盖动态监测,建立台账分类分级管理。对收集到的信息及上级交办矛盾纠纷信息进行研判、调度、调处、销号,推动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


  此外,该社区认真落实“五建五有”机制、矛盾纠纷奖补机制,每季度将联户长、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参与排查化解的情况建成台账,按照调处事件大小和难易程度兑现奖励补助,截至目前,兑现调解案件化解奖励补助经费4万余元。


微信图片_20240710092530.jpg


  围绕“调”字下功夫 力求“矛盾不上交”


  “开水放久都会冷却,你长期对妻子不管不问,她的心也会凉。”木寨社区居民熊某闹着要与丈夫蒋某离婚。邹正军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夫妻俩进行调解,发现问题关键在于蒋某长期在外务工,对家庭关心太少,对此批评教育了蒋某。最后,在邹正军的调解下,熊某、蒋某和好如初。


  谈起矛盾纠纷的调解,邹正军说,“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五心’调解法,即调解员要有公心、热心、耐心、信心、细心。所以,要做到矛盾纠纷不上交,就要在‘调’字上下功夫,讲方式方法。”


  为了让矛盾纠纷不上交,木寨社区施行分级调处、人民调处、司法调处。


  工作中,木寨社区按照“调早调小”原则,首先由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开展调解工作,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对网格内无法化解的矛盾,由村综治中心调解;对较为复杂、疑难纠纷问题,提请乡级综治中心组织相关部门下沉开展调处,最大化做到“矛盾不上交”。


  同时,该社区发挥人民调解员作用,依托邹正军调解工作室,用好“以情动人、以柔化刚、以冷降热、以理感人”的“十六字”矛盾纠纷调解法,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矛盾不上交。


  此外,木寨社区依托片区法庭和法官工作站,对纠纷当事人进行普法宣传,通过普法前置提升调解成功率;对涉及伤害、赔偿、权属、婚恋等纠纷,在双方达成协议后,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同时,开展调解回访,巩固调解成果不反弹。截至目前,通过分级调处、人民调处、司法调处共调解矛盾纠纷126件,调解成功115件。


微信图片_20240710092540.jpg


  紧盯“治”字提质效 打造和谐平安社区


  “以前,寨子办白喜事,几个儿子就有几个账本收礼,有的甚至远嫁的女儿也要单独用一个账本。”邹正军说,这种现象,已成为木寨社区的历史,因为村规民约有明确规定,老人去世,无论有几个子女,只能一个账本。


  木寨社区木寨组的付洪忠,是一位退休教师,现在是社区知名的红白喜事“大总管”。无论哪家有红白喜事,都会第一时间找到他,而他第一句话就是“你家用几个账本收礼?”只有听到回答一个账本时,他才会答应帮忙。否则,他不仅不帮忙,还要批评对方一顿。


  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木寨社区秉持群众“共治理、共致富”的理念,组建社区事务委员会、成立红白喜事治理小组、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自治意识,激活乡村自治的内生动力。


  木寨社区居民赵某,其丈夫早年过世,她在一建筑工地务工时不慎从二楼摔下,造成多处骨折,住院治疗出院后,工地老板拒绝支付其误工费、疗养费等费用,对此,赵某找到社区法律明白人寻求解决方法。最终,通过工作,司法局指派律师帮赵某提起诉讼,最终为其获得了3.8万元的补偿。


  法治强基础。木寨社区依托司法所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设立法律援助站,实现法律服务覆盖到村组;推行上门服务,落实执法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推进法律服务站点向村民组延伸;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探索建立“网络法律服务站”,利用网络提供法律咨询、解答,让群众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建设法治文化广场1个,普法教育基地1个,开展普法宣传4200人次,帮助提供法律援助25次。


  此外,该社区制定《木寨社区红九条》,设立“社区居民红黑榜”和道德积分超市,积极开展乡风文明评比、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好公婆好儿媳评选,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今年以来,木寨社区创建评选道德标兵9人,五好家庭9户,耄耋之星5人,栋梁之星5人。

黄祖祥
编辑 周止戈
矛盾纠纷;社区;调解;法治;化解;网格;账本;联户;法治文化;社区居民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