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生活网 > 地方动态>毕节市 > 正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毕节市召开“法治毕节及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新闻发布会——法治毕节示范创建亮点纷呈

来源: 贵州法治报 2023年12月12日

  12月11日,记者从毕节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2021年7月以来,毕节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决策部署,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年年有突破、五年上台阶”的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深化示范创建打造“七个示范样本”实施方案,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深入实施“党建五项行动”,统筹推进法治社会建设,2022年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及法治政府示范建设亮点纷呈,为法治贵州建设探索了有益经验。


微信图片_20231212112558.jpg


  坚持政治引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走深走实。毕节市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学习机制,率先在全省出台《毕节市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方案》,创办“法治毕节讲台”、法治督察等制度机制10余个,围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地方立法,地方性法规体系日益健全,毕节市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2021年以来,毕节市委、市政府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9次,全市900余个党委(党组)开展学习研讨3600余次。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11部,清理废止制度规定49件,推动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397个。


  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市县法治建设有力有效开展。毕节市健全党委依法决策机制,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出台《毕节市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20个,建立重大决策评估、合法性审查、责任追究制度,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2021年以来,召开市委常委会9次、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11次听取全面依法治市等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审议年度法治工作要点、立法计划等。审核党内规范性文件840件、重大行政决策649件,向省委、省政府备案326件,审核率、备案率达100%。


  聚合各方资源,法治毕节示范创建活力不断彰显。毕节市积极“向上借力”争取支持、“凝聚内力”克难攻坚、“撬动外力”帮扶推动,司法部专门明确7个方面的支持措施,省司法厅出台意见明确15个方面政策措施帮扶支持毕节法治建设,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15家单位制定支持措施,省财政厅、省林业局、省民政厅等11家单位给予资金倾斜支持,毕节市纪委市监委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确定为首批纪检监察法规工作联系点,35家省级单位深入毕节指导。同时,与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贵州电视台、贵州大学等单位建立帮扶合作机制,吸引高端法治人才资源帮扶助推法治毕节示范创建,提升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的影响力,法治毕节示范创建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聚焦关键重点,基层法治建设推进机制持续完善。毕节市将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纳入依法治县(市、区)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整合人民法庭、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等工作力量,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依托司法所协调推进乡镇法治建设机制不断健全,设置280个乡镇综治中心,落实事业编制1275名,乡镇法治建设支撑作用持续发挥。黔西市锦绣司法所、纳雍县羊场司法所等2个司法所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司法所,4名工作人员被评为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


  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示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毕节市坚持以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为切入口,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做优“贵人服务·毕须办”政务服务品牌,开展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达66.64%,全省排名第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错案问责追责工作,选取全市经济相对发达的32个乡镇(街道)开展赋权试点,破解“看得见却管不了”的难题,打通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率全省之先形成集“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司法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六大监督”为一体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办理行政执法监督案件222件,居全省第一。成立市县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争议主渠道作用。推进法治贵州云、贵州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平台试点,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移动APP掌上执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公正司法质效持续提升。毕节市坚持以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为切入口,狠抓严格公正司法,全力提升办案质效,全面加强司法活动制约监督,有力推进民事公益诉讼监督,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行动,建立员额法官主导下的“繁简分流”“集约查控+分段执行”等办案模式。2021年以来,毕节法院创新推进“四位一体”建设智慧法院,获《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载推广;纳雍县人民法院联合县工商联成立调解中心,开创的“商人治商”解纷体系,被评为“全国法院十大最受欢迎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毕节市人民检察院率先在全省探索建设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守未联盟”云平台,打通与教育、民政、公安的数据壁垒,全流程闭环管理,平台注册用户达120万余人。全市检察机关“守未联盟工作团队”先后荣获贵州省巾帼文明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称号。


  抓实“三创”工作,法治社会建设基础持续筑牢。坚持以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创建为切入口,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将“三创”工作与“塑形行动”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实施公共法律服务“622”工程,深化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探索法治建设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互融互促,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全民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治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发力。截至目前,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83个,创建贵州省十佳法治文化阵地3个、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4家、法治宣传教育基地6家。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3个,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宣传教育基地601个。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4005个,全市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专职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队伍达2931人。执业律师1582人,居全省第三。2021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1199件,办理公证事项18277件,办理司法鉴定9397件、年均增长265.76%。纳雍县法律援助中心获司法部表彰为“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表现突出单位。


  深化市域社会治理,全市安全稳定局面持续巩固。毕节市坚持以健全多元解纷制度机制为切入口,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持续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立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点、线、面”基础防控模式,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比示范创建前下降15.07%。组建人民调解组织4090个,培育人民调解员1.93万人,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2021年以来,制作全省首部民法典普法短剧《法“点”人生》在各类媒体平台累计播放1.7亿余次。培训乡村“法律明白人”2.1万人,调解矛盾纠纷57160件,成功率97.31%。“两带三治”“七人议事”“五联五化”社会治理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肯定。“警务两会+十户联防”机制在全省得到推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推进法治队伍建设,全市法治建设保障全面加强。毕节市坚持以抓实法治督察工作为切入口,全面加强法治建设保障,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协作配合相关制度机制持续完善,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常规巡察内容,组织推荐优秀法治人才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人才奖项,鼓励法治专门队伍人员攻读研究生,“智慧法院、智慧司法”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以来,法治督察推动问题整改1410个,巡察党组织48个,引进法治人才12人,共有4名法治人才入选甲秀文化人才、3名法治人才入选市管专家,全市获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142人,新建智慧法庭21个,2023年结案平均用时较全省同期均值少10.44天,居全省第三。市县两级司法局远程视频督查系统全面建成使用,9个司法局、58个基层司法所建成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对社区矫正对象实现智能化监管。

黄祖祥
编辑 杨阳
法治;毕节市;法治建设;司法;示范;法治思想;法治文化;法治政府;智能化

图片新闻